2015年5月28—29日,綠之韻“綠韻圓夢?書香助學”活動走進瀏陽洞陽中學。為了改善青少年教育教學環(huán)境,共同關注孩子們健康成長,活動當天,湖南省光彩事業(yè)促進會副會長、長沙市光彩事業(yè)基金會理事長、綠之韻集團董事長胡國安先生代表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會向洞陽中學捐贈10萬元愛心款項用于該校愛心操場的建設。28日上午,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董事常務副總裁勞嘉女士與綠之韻優(yōu)秀經銷商周書明、蘇龍輝夫婦一起走訪了學校貧困學子的家庭,并給予經濟資助。29日,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會又將一批體育器材親手送到了學生手中。綠之韻集團黨總支部書記許達仲,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執(zhí)行秘書長蔣文,綠之韻集團辦公室主任馮紅,瀏陽經濟開發(fā)區(qū)團委副書記、綠之韻集團團支部書記李倩婷,湖南分公司業(yè)務經理劉磊,帶領綠之韻黨團成員以及近百位愛心經銷商參與活動。
瀏陽市洞陽中學是綠之韻工業(yè)園希望小學的直升中學,學校根據發(fā)展需要,決定更換原來的水泥操場為塑膠操場。當得知學??嘤谫Y金困難,胡國安董事長代表綠之韻表示,將無償為學校捐建塑膠操場,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運動環(huán)境,為學校全面提升辦學品位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捐贈儀式上,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勞嘉發(fā)表致辭,她表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為學校捐建操場,為孩子們配備體育器材,給貧困學子給予經濟資助,是綠之韻十二年來關注教育事業(yè)的舉措之一。綠之韻希望通過這份愛心激勵莘莘學子努力學習,同時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社會更加重視知識和教育,關心人才的培養(yǎng)。她希望學子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要學習好、身體好、品德好,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做對國家有用的人。
新建設的操場上,足球場綠草茵茵,塑膠跑道煥然一新,乒乓球臺排列整齊……此次愛心捐贈活動,湖南綠之韻公益基金會向洞陽中學捐贈建設愛心操場,并捐贈10萬元用于體育設施配備。至此,綠之韻“愛心操場”、球場、跑道、體育器材等設施全部標準配備,項目全部完成,順利投入使用。當綠之韻的愛心志愿者們將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體育器材擺放出來時,學生們顯得格外開心,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據洞陽中學校長楊雨介紹,這批體育器材投入使用后,將極大地改善學校體育健身器材不足的問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進一步推進了學校的教育均衡發(fā)展,為全體師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強健體魄豐富了內容。
綠之韻優(yōu)秀經銷商蘇龍輝代表愛心經銷商們發(fā)言,他說,慈善一直是綠之韻人的一份責任。作為瀏陽本地人,能夠為家鄉(xiāng)做貢獻感到十分榮幸。感謝綠之韻這個平臺,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實現了創(chuàng)業(yè)夢想和人生價值,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愛心大使,把愛一直傳遞下去。祝愿每一位學生都學業(yè)有成,每一位老師工作順利,在座的每一位都身體健康、萬事順意。
捐贈活動結束后,在胡國安董事長、勞嘉副總裁的親自帶領下,綠之韻的愛心志愿者及經銷商們還與學校師生互動,進行拔河比賽、乒乓球比賽,現場同學們熱情高漲,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
2015年5月,綠之韻公益慈善事業(yè)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成立九年的綠之韻慈善基金正式升級成為由湖南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非公募性慈善基金會——湖南省綠之韻公益基金會。此舉標志著綠之韻愛心傳遞新公益時代的到來。這個公益里程碑的背后,是綠之韻集團攜手百萬綠之韻人致力于公益愛心事業(yè)的共同努力成果。綠之韻公益事業(yè)在九年捐贈愛心款物6000萬的基礎上,再次投入400萬元人民幣用于基金會注冊升級以及項目啟動。對所有綠之韻人來說,愛心不是口號,而是一次又一次實實在在的行動。
走訪實錄:
鄧莎——心靈不殘缺,就是最完整的美
愛心志愿者一行快到達洞陽中學時,遠遠就看見一個穿著校服的嬌弱女孩,左手抱著一個圓滾滾的西瓜??匆娢覀冏呓耍忧拥匦α诵?。站在一旁的班主任說:鄧莎是個乖巧、懂事、樂觀、上進的孩子。
一路上,班主任都在給我們介紹鄧莎的情況。鄧莎的父親已年近六十,因為常年患風濕坐骨神經痛,行動不便,就在家中開了一個小賣鋪,靠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家人生計。鄧莎是家中第二個孩子,但她的出生,卻是為了彌補家庭失獨的痛苦。哥哥在十幾歲患上急性白血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上了巨債,依然沒能留住孩子的生命。之后鄧莎的母親毅然懷了第二胎,卻在生產時遭遇醫(yī)療事故,孩子的手落下終生殘疾。為了照顧自理能力較弱的女兒,她來到學校食堂打工。不僅能掙一份工資,還能照顧鄧莎。
經過九曲十八彎的山路,終于來到鄧莎的家里,出門迎接的明明就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與鄧莎站在一起,簡直就是爺孫??伤褪青嚿职?,誰也不敢想這一家人究竟經歷了多少磨難。
但鄧莎在和志愿者聊天時,卻坦然地說:爸爸一輩子吃了太多苦,我雖然殘缺,但我有努力上進的精神,我用左手寫字,熱愛看書,我會認真學習,長大后好好孝敬爸爸和媽媽。
陽宇楨——用成長回報所有愛
志愿者一行到達陽宇楨現在居住的地方時,他和奶奶、媽媽都在。一家人在瀏陽還沒有固定住所,目前借住在班主任岳父家,班主任老師向我們說,陽宇楨在班上成績優(yōu)異,學習很好,還經常幫助同學。
陽宇楨媽媽滿臉笑容,正在為志愿者們準備茶水,看著她溫和的樣子或許你不會想到她患有抑郁癥。陽宇楨爸爸2009年確診為腸癌,手術過后還需要定期化療,在家里債臺高筑的情況下只能堅持帶病工作,后又因為意外事故摔傷骨折。媽媽因為家中連串變故出現精神異常的情況,也需要定期前往醫(yī)院復診。一家人輾轉來到瀏陽。
陽宇楨跟我們說,來瀏陽之前自己和爸爸一度出現溝通問題,他不能接受爸爸傳統的教育方式,經常和爸爸發(fā)生沖突。到了瀏陽后,他在班主任老師的關懷和信任下安心學習,也不再沖動叛逆。他也慢慢能夠體會爸爸的壓力,想到爸爸拖著羸弱的身體還在堅持上班也很心痛。他告訴志愿者,他的數理化成績非常好,他希望能夠考上重點高中,早點學有所成回饋所有幫助過他的人。